每一次與不同的人交流總是會有一些收獲,一些感動。內心深處很怕自己某天在臨床工作久了就變得麻木,所幸現在的自己還不是這種狀態(tài)。當工作和生活一成不變時,我好期待能夠來一次心靈上的洗禮,哪怕是一次簡單的飯后閑談,都會獲益頗多?;蛟S是因為一種工作壓力,或許是因為職業(yè)的性質所致,上班后就變得不敢太多言笑,這種職業(yè)要的更多是慎獨,一種凝重永遠地壓在心底。
這是一個即便你加快腳步都無法趕上的時代,而我們雖有一顆努力的心卻總以蝸牛的速度在前進著。如何能夠趕上這個時代的步伐?我們護理這個專業(yè)于2012年成為一級學科,并于2013年5月8日加入國際護士會。這么重要的信息,而我這顆所謂想進步的心,卻閉鎖了,直到這次外出聽課時才獲得。我為自己找了理由,因為忙,忙著工作和孩子,我沒有時間顧及新聞。但這個理由是那樣的蒼白啊,我問自己我有忙到這種程度嗎?那一刻我好想問問我身邊的朋友,她們是否也和我一樣竟然不知道這樣的事情?但是始終羞于啟齒。曾經說過在臨床當護士比較辛苦,但和家鄉(xiāng)那些地里干活的農民相比,我已經很幸福了,和家中老媽在廠里毫無規(guī)律的加班加點比,至少應該會比她輕松。所謂的辛苦僅僅是一種態(tài)度,所謂的態(tài)度又只是內心深處的一角。我們的內心還儲存著很多很多資源,回首當初,我們曾經是帶著怎樣一顆心參加工作的,而如今我們又以一顆怎樣的心來對待周遭事物。我們留下的都是“辛苦”這二字。對,我們很辛苦,可是疾病需要我們護理,我們一直承載的是生命的凝重,當外面的世界都忙著進步的時候,也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時候了。
我很感動于一種堅持,那就是永不言棄。在醫(yī)院這個特殊的環(huán)境,我們看到太多太多的永不言棄。我有時看著這種堅持感覺很痛,一直以為自己會忘記這種堅持,但是經歷過了的那些痛楚時間久了就成了心底的烙印。我很感謝有這么一次機會聆聽到這樣的真實故事,也讓我終于找到這種堅持的理由,一種最貼切的詮釋。故事說的是福州某個醫(yī)院的兒科住著一個出血性直腸炎的患兒,由于病情需要輸血,反反復復住院治療,就自然成了一個老病號。由于是來自農村,經濟負擔很重,到處籌錢籌不到。有一天主任查房說要輸血,小朋友說:“爸爸,我不治了,咱們回家吧,已經花了很多錢了。”那個農村來的父親說了一句話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他指著手上的錢道“兒啊,我叫你,你會應,我叫錢,錢不應啊。”在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那種砸鍋賣鐵為了救家人的場景,那一刻終于明白生命的凝重。我們有何理由不努力向前?希望我雖挪著蝸牛的腳步卻以一顆思進的心前行,哪怕趕不上,卻至少是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