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腫瘤的認識
絕大多數(shù)腫瘤是由機體細胞而來的,不是外來的。70%––80%癌癥主要由環(huán)境因素引起。在腫瘤的形成過程中,內因也很重要。通過長期內外因的作用,細胞發(fā)生一定變化,表現(xiàn)為難以治愈的炎癥反應.增生或過度增生。
從飲食習慣和環(huán)境的改善看腫瘤的預防
WHO的五條建議:避免動物脂肪、增加粗纖維飲食、減少肉食、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避免肥胖。
從飲食習慣和環(huán)境的改善看腫瘤的預防
成人應保持體質指數(shù)在18.7–24.9之間,避免體重超過5公斤。
腫瘤治療
循證醫(yī)學指導下的決策
醫(yī)學模式
從以理論為中心的診斷模式轉向以理論為基礎,科學實踐結果為中心的模式。
從過多依賴個體醫(yī)生的臨床經(jīng)驗的模式轉向以循證醫(yī)學為指導的科學從醫(yī)模式
循證醫(y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
遵循證據(jù)的醫(yī)學, 在臨床研究中得到的最新, 最有力的科學研究信息診治病人。提倡將個人的臨床實踐和經(jīng)驗與從外部得到的最好的臨床證據(jù)結合起來,為病人的診治做出最佳決策。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目前所能獲得的最佳證據(jù),為自己所面臨的病人確定治療措施。
二次細胞減滅術治療晚期卵巢癌
結論:首次細胞減滅術已使晚期卵巢癌患者獲益最大化,在術后紫杉醇+順鉑化療的基礎上再加用二次細胞減滅術不能改善無疾病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
乳腺癌未來的展望
2003年12月3日至6日在美國圣安東尼奧召開的26屆國際乳腺癌會議上,意大利米蘭歐洲腫瘤研究所的資深教授Umberto Veronesi做了精彩的William L.Mcguire紀念報告,題為“乳腺癌未來的展望”。在這篇報告中,他簡要回顧了乳腺癌各個領域的重要進展,并提出由于這些進展而帶來的一些觀念上的徹底變化,如從過去的“最大耐受性的治療”轉化為“最小有效性的治療”。
PET—CT融合影像的臨床應用
使當今有機地結合的CT解剖定位能力和PET功能性分子影響顯示技術的PET—CT融合影像的臨床應用 的腫瘤診斷又上了一個臺階
治療方面的提高和新途經(jīng)
1.應用物理性.化學性或生物性,方法將局部腫瘤驅除。
2.針對腫瘤播散的化學治療。
化療后可能痊愈或獲正常生存期限者
1.早幼粒和兒童急性白血病 2.霍奇金病或伯基特淋巴瘤
3.皮膚癌 4.Ewig‘s肉瘤
5.腎母細胞瘤 6.絨癌
7. 丸癌 8.視網(wǎng)膜母細胞瘤
9.胚胎性癌 10.橫紋肌肉癌
化療后生存期肯定延長者
1.卵巢癌 2.乳腺癌 3.多發(fā)性骨髓瘤 4.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和成人急性白血病
5.子宮內膜癌 6.前列腺癌
7.非霍奇金淋巴瘤 8.宮頸癌
9.神經(jīng)母細胞瘤 10.結直腸癌
11.胃癌
化療基本不敏感者
1.腎癌
2.甲狀腺癌
3.胰腺癌
化療藥物如何增效和減毒的回顧和展望
一.時辰調節(jié)
二.生化調節(jié)
治療方面的提高和新途經(jīng)
生物治療:針對機體抗病能力的治療
治療方面的提高和新途經(jīng)
靶向治療:
1.針對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家族
2.針對某些特定細胞標志物的單克 隆抗體
共同特點:非細胞毒性和靶向性
治療方面的提高和新途經(jīng)
旨在改變腫瘤基因調控的基因治療
治療方面的提高和新途經(jīng)
器官移植
我們能做到的幾件事
1.規(guī)范化治療
2.開展化療
3.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4.有計劃地綜合治療